摘要:前文回顾:远征温哥华(九):露易丝湖的黎明与旅途的结束D162018年5月16日梦幻般的落基山之旅结束之后,旅行的反作用力猛烈袭来,让我们顿感身心疲惫。本不想再折腾,安心地在温哥华放放松,逛逛街,等着出发的日子就好了。结果在朋友“来温哥华没...
前文回顾:
远征温哥华(九):露易丝湖的黎明与旅途的结束
2018年5月16日
梦幻般的落基山之旅结束之后,旅行的反作用力猛烈袭来,让我们顿感身心疲惫。
本不想再折腾,安心地在温哥华放放松,逛逛街,等着出发的日子就好了。
结果在朋友“来温哥华没去过维多利亚和布查特花园,就像是去成都不去武侯祠”的鼓动下,我们再次参加了旅行团,踏上了维多利亚一日游之旅。
由于是趟突如其来的旅行,所以之前完全没有做功课。只知道维多利亚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第二大城市,也是BC省省会所在地,但具体在哪个方向,怎么去,都完全搞不清楚。
所以当我看到大巴一路向南,沿着海边的公路往码头驶去的时候,满脸问号。
听了导游的介绍才知道,维多利亚不在北美大陆上,而是位于温哥华市西南边的温哥华岛上,需要乘坐著名的BC Ferris渡轮前往。
我虽然之前坐过涠洲岛的客船,但能够搭载汽车的渡轮还是第一次体验。于是睡意全无,充满着期待。
在渡轮码头的入口等待通行,感觉与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别无二致。可以看到上方屏幕中显示着不同的目的地,可以乘坐不同的航班前往温哥华岛上的维多利亚、纳奈莫等港口,同时渡船的满座率也会以百分数显示。
稍事休息以后,轮渡腹部的闸门打开,我们的大巴随着车队缓缓地开进船内。这里是仅供大型车辆停放的底层车舱,各种大客车、重卡摩肩接踵,魄力十足,而其他小型私家车则停在别的楼层。
在记下大巴的位置以后,我们沿着拥挤的舷梯往上攀爬了大约三四层楼的高度,来到上层甲板。
这里是渡船的休闲区,咖啡厅、餐厅、网吧等设施一应俱全,如同一个小型的商场。在一个半小时的海上之旅中,乘客可以选择在船舱里坐着休息,打打瞌睡,也可以前往外面的观景甲板,欣赏风景。
难得坐一次渡轮,自然不能浪费大好时光。我和夏推开厚重的舱门,来到了外面的观景甲板,呼吸新鲜空气。
温哥华方向乌云密布,我们头上却是风和日丽,蓝天白云。上午9点,汽笛轰然拉响,海鸥纷飞嘶鸣,轮船缓缓地启动,拖着长长的航迹线,载着我们向乔治亚海峡对岸的维多利亚驶去。
此时大海波平浪静,轮渡也行驶得稳如泰山,完全不用担心晕船。只是甲板上海风极大,吹得人睁不开眼。
只有船体中部的这块区域比较舒服,我们晒着太阳,看着蓝白相间的船体在阳光下泛着光,与这海天相得益彰。
航程的前半程是横跨乔治亚海峡,极目远眺,甚至都能够看到几百公里外北美大陆上的苍茫雪山。此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实际上已经越过了国境线,进入了美国的地盘。
大约40分钟后,就看到了岛屿和陆地。这是温哥华岛周边的圣胡安群岛,渡船就在小岛之间如同迷宫般复杂的水道里穿行。
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岛上修建着码头与房屋,显然是有人居住。如果有一艘自己的船,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就这样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拍照,1个半小时眨眼就过去了。浑厚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广播里也开始通知船即将抵达,于是我们便返回底层甲板,登上大巴,从船舱里驶出,在温哥华岛登陆。
我们下船的位置是维多利亚市北部悉尼(Sidney)的施瓦茨港(Swartz Bay),从这里还要一路向南行驶32公里才会抵达维多利亚市区。
说起悉尼这个地名,这里有一个,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个,加上澳大利亚那个最负盛名的正版悉尼,曾有人傻傻分不清楚而闹出了想去澳大利亚结果到了加拿大的笑话。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抵达市区。此时时间已是中午。午饭依然是不怎么好吃的团餐,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之后,我们才正式开始维多利亚之旅。在车上匆匆游览加拿大最古老的唐人街和曾经毒贩聚集的番摊小巷后,我们抵达了海边的维多利亚港,参观今天的第一个景点——著名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大楼。
议会大楼正对维多利亚港,是一座古老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墙砖苍白,与UBC的那座图书馆极其相似,远远望去充满着历史的沧桑厚重之感。
大楼连同它旁边那座同样气势不凡的帝后酒店(Empress Hotel)一起,由当时年仅25岁的英国天才设计师法兰西斯·拿顿贝利设计。于1893年动工,1897年10月完工,是维多利亚的标志性建筑。
大楼的中央圆顶顶端,高高站立着乔治·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的铜像。乔治·温哥华作为英国海军军官,从1790年起对北美太平洋海岸(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及阿拉斯加州海岸)进行了勘测活动。为纪念他的功绩,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温哥华岛与温哥华市。
而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则伫立在大楼的正面,喷水池前方,被导游戏称为“看门的”。发现者高高在上,女王则立于平地,可见外国人似乎也没什么教条式的尊卑规矩。
虽然贵为议会大楼,但游客经过安检后可以通过侧门进入内部参观。正中间雄伟的大门平时并不开放,那是留给来访的重要国家元首的。
大厅内部的装潢可谓是富丽堂皇,直通屋顶的天井、随处可见的彩色玻璃以及讲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的壁画瞬间将人带回了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
自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及乔治·温哥华分别于1778年和1792-93年航行至此,确立英国的管辖权之后。欧洲人又不断地在此设立公司与定居点,西北公司和哈德逊湾公司相继在此建立皮毛贸易站。
1846年,英国与美国签订《俄勒冈条约》,以北纬49度划分国界。为了进一步确立其主权,英国于1849年正式于温哥华岛建制,成立温哥华岛殖民地,首府设于维多利亚。
在1858年—1865年的淘金潮期间,包括大量中国广东人在内的大约三万移民蜂拥至菲沙河入海口。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到多少黄金,但由于他们的开垦,温哥华堡(现在的温哥华市)逐渐成型。英国也正式成立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Colony of British Columbia),并于1866年与温哥华岛殖民地合而为一。
1871年7月20日,由于债台高筑与英政府的冷落,不列颠哥伦比亚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成为加拿大第六个省份,即今天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卑诗省)。
可见,维多利亚的形成要早于现在在温哥华市,可说是殖民地的起点。之后它一直都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省府,延续至今。
这里就是议会大厅,据导游说每到开会的时候,BC省各地的议员们就会乘坐水上飞机来到这里,共商国是。看来把省政府设在一个岛上也是件挺麻烦的事。
大楼里可参观的部分并不多,很快就能逛完一圈。来到室外,天气晴好,人们都躺在草坪上休憩,或是坐在石头台阶上,观赏话剧表演。
离开议会大楼,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位于维多利亚市西南部的1号公路0英里起点。
之前介绍过加拿大的“景观大道”1号公路,这里便是它西边的起点。我在这里留了个影,希望某一天能够实现沿着一号公路横贯加拿大的梦想,跨越7800公里的路途,抵达北美大陆另一端的圣约翰斯。
参观完市区里的两处景点,时间来到了下午2点,我们迎来了今天最后的压轴大戏——布查特花园。
布查特花园(Butchart Gardens),也叫宝翠花园,距离维多利亚23公里。前身为一座石灰石采石场与混凝土工厂,由罗伯特·布查特建立经营,占地5.26公顷。
由于石灰矿逐渐采伐殆尽,工厂无以为继,罗伯特的妻子珍妮·布查特便突发奇想,将采石矿坑改建为下沉式花园,供人参观。之后又逐渐拓展,相继建造了日式庭院与意大利玫瑰园。
2004年,工作人员执行了一系列的花园重整工作,将其打造为旅游景点,并列入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目前花园中培养了约百万株花卉植物,超过700个不同品种,足以保证每年三月到十月不间断盛开。
甫一进入,我们便迎来了花的盛宴,各种琳琅满目叫不出名字的鲜花在阳光下竞相怒放,热闹非凡。
举目望去,眼前皆是花海,非常壮观大气,堪称喜欢手捧花朵拍照的中国大妈的天堂。与它相比,伊丽莎白公园的那个花园就小得如同盆景一般。
这就是公园里最负盛名,最为漂亮的下沉花园(Sunken Garden),站在高处俯瞰,曲径蜿蜒,满眼皆是绿意。
这里已经丝毫看不见当年采矿的痕迹,曾经那个冰冷荒芜的石灰矿坑,如今完全成为了花的世界,绿的海洋,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这里也有一座巨大的玫瑰园,可惜玫瑰花要到6月中旬才会开放,并一直持续到10月。
虽然不是旺季,但公园里人还是很多。到处都有不分国籍的摆POSE大妈们,想要拍摄一张空景都很困难。
这就是我在拍上面那张照片时,由于游客迟迟不散去而摆出的一副臭脸。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夏真实地抓拍了下来,如今看来,十分搞笑。
穿过玫瑰园,便来到了日本花园。风格陡然改变,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鸟居,翠竹,流水,幽径,为这炎炎烈日增加了一丝清凉。
虽然留给了我们两个小时的游览时间,但这里实在是太大了。光是沿着常规路线匆匆走一遍,时间便已经所剩无几,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走马观花。
如果想要充分领略这里的美丽,花上一整天都不为过。据说晚上还有焰火表演,但这些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与我们无缘了。
怀着些许遗憾与不舍,下午五点,我们再次搭上渡轮,原路返回了温哥华。在加拿大的最后一次游览,就这样结束了。
这里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起源,加拿大一号公路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旅途的终点。
5月18号,我们就将离开。
远征温哥华(完结篇):属于旅行者的情书
待续